Lecture 20. Representation
Announcements
1. 实验和作业的截止日期及项目更新
- 实验截止时间:今天
- 作业截止时间:周四
- Ants 项目:已经发布,截止日期为下周五,并且下周二有一个检查点。
- 提前提交的奖励:如果在周四之前提交项目,将获得额外加分。
- 项目中包含额外的加分问题。如果你希望获得加分,需要在周四之前完成该问题。
2. 指导小组和办公时间
- 指导小组: 周四上午11点至12点,将有部分课程助教为学生提供关于课程内容以及伯克利学习体验的指导和答疑。届时,你可以向小组成员提问并听取他们的答复。
- 办公时间: 每周五有与课程无关的内容咨询时间,如果你有相关疑问,可以预约一对一帮助。
3. 调查问卷
- 匿名调查: 课程进行的反馈调查问卷已经发布。该问卷并非必填,但希望在下周一之前完成,以便教学团队了解课程的进展和学生的感受。
4. 期中考试提醒
- 期中考试二: 将于9月28日(周三)晚上7点举行。考试形式和第一场期中考试相似,涵盖内容截至本周五的课程。
String Representations
字符串表示与面向对象编程(OOP)
字符串表示的重要性: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一个对象应该能够表现出它所代表的数据类型的行为之一,尤其是能够将自身转化为一个字符串形式以供其他系统或用户使用。字符串不仅用于自然语言的交流,也常见于编程语言中。
Python 中的字符串表示机制: Python 中的对象有两种字符串表示:
__str__
:面向人类可读的字符串表示,通常用于输出给用户。__repr__
:面向 Python 解释器的表示,通常用于调试,输出结果是一个合法的 Python 表达式。
__repr__
的用途:
- 调用
repr()
函数时,返回对象的 “规范字符串表示”。即该字符串可以通过eval()
函数重新生成与原对象相等的对象。 __repr__
是在 Python 交互式会话中,直接显示结果时的默认输出。- 对于简单的数据类型(如整数或浮点数),
__repr__
和__str__
通常一致。然而,对于复杂对象(如函数或类),它们的__repr__
输出则往往会使用角括号<>
来表示,这不是一个有效的 Python 表达式,而是一种方便人类理解的描述。
__str__
的用途:
str()
函数用于生成对象的 “人类可读字符串表示”。这通常用于用户界面或日志记录等场景。- 例如,Python 的
fractions
模块中的Fraction
类,__repr__
返回的形式是创建该对象的代码表达式,如Fraction(1, 2)
,而__str__
则会返回更符合人类习惯的表示形式,如1/2
。
__repr__
和 __str__
的区别
-
__repr__
方法:
调用repr()
函数时,Fraction
类的对象会返回这样的字符串表示:Fraction(1, 2)
,这是构造该对象时的代码表达式。这种表示方式是面向 Python 解释器的,旨在生成能够重新构造该对象的表达式。 -
__str__
方法:
当调用str()
函数或使用print()
输出对象时,Fraction
类的对象将返回1/2
这样的字符串形式。这种表示方式更符合人类的直观理解,强调面向用户的可读性。 -
示例:
from fractions import Fraction half = Fraction(1, 2) print(repr(half)) # 输出:Fraction(1, 2) print(str(half)) # 输出:1/2
- 当调用
repr(half)
时,返回的是一个可以重新构造该对象的字符串表达式。 - 当调用
print(half)
或str(half)
时,返回的是一个更符合人类书写习惯的表达形式。
- 当调用
字符串与 repr
、str
的作用
字符串的 repr
和 str
:
-
当我们处理字符串时,
repr()
和str()
的表现不同。repr()
会显示带引号的字符串,而str()
输出时则不会显示引号。 - 示例:
s = "hello, world" print(repr(s)) # 输出:"hello, world" print(str(s)) # 输出:hello, world
-
repr(s)
输出的字符串包含引号,是为了明确表示这是一个字符串对象。str(s)
则直接输出字符串内容,省去了引号。 - 如果我们不断调用
repr()
,例如repr(repr(s))
,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引号和转义符,表明这些是嵌套的字符串表示。多次调用repr()
可能会导致复杂的嵌套表示,但最终都能通过eval()
恢复成原始字符串。
repr
和 str
的多态性
-
多态函数:
Python 中的repr()
和str()
是多态函数,它们能够接受各种不同类型的对象并返回相应的字符串表示。这是因为这些函数内部会调用对象定义的__repr__
或__str__
方法,而这些方法是根据具体类型来定义的。-
repr()
的工作原理:
调用repr()
时,Python 实际上会调用对象的__repr__
方法。该方法通常是通过查找类属性的方式实现的,因此它总是会返回类定义的__repr__
方法,而忽略实例属性。- 实现方式:
def my_repr(x): return type(x).__repr__(x)
这段代码通过
type(x)
获取对象x
的类,并调用类的__repr__
方法。这个实现确保了它查找的是类的属性,而不是实例属性。
- 实现方式:
-
str()
的工作原理:
同样,str()
函数会调用对象的__str__
方法,生成面向人类的字符串表示。
-
-
忽略实例属性:
当调用repr()
时,它只会查找类定义的__repr__
方法,而不会使用实例属性的同名方法。这样可以确保repr()
总是调用类的通用方法。总结
__repr__
和 __str__
的实现细节
- 类属性与实例属性的区别:
-
当调用
repr()
时,Python 会忽略实例属性__repr__
,只查找类属性__repr__
。这保证了即使实例中有同名属性,repr()
也不会使用它,而是依赖类中定义的__repr__
方法。这样可以确保对象的规范字符串表示始终由类定义,而不是实例临时覆盖。 - 示例:
class Bear: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Bear" oski = Bear() print(repr(oski)) # 输出:Bear
- 在这个例子中,尽管实例
oski
可以有自己的属性,repr()
依然只查找类Bear
中的__repr__
方法,而不会检查实例中的属性。
-
__str__
的默认行为:-
如果类没有定义
__str__
方法,Python 会默认调用__repr__
方法。这意味着在未显式区分两者时,它们的行为是相同的。只有当我们为类定义了__str__
,它们的表现才会不同。 - 示例:
class Bear: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Bear" def __str__(self): return "A bear" oski = Bear() print(oski) # 输出:A bear print(str(oski)) # 输出:A bear print(repr(oski)) # 输出:Bear
- 通过定义
__str__
,我们可以控制print()
或str()
输出的内容,而repr()
仍会调用__repr__
方法。
-
类的实例与类方法的调用
- 实例属性与类方法的区别:
-
当调用类方法时,Python 首先会在类的层级中查找方法,而不会考虑实例中的同名属性。这可以确保方法调用的一致性,即使实例中存在同名属性也不会影响类的行为。
- 示例:
class Bear: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Bear" def __str__(self): return "A bear" oski = Bear() oski.__repr__ = lambda: "Instance of Bear" print(repr(oski)) # 输出:Bear,实例属性被忽略
- 在这个例子中,虽然我们为
oski
实例定义了自己的__repr__
属性,但repr(oski)
仍然调用的是类的__repr__
方法。
-
接口的概念
-
接口(Interface):
接口是指一组类共享的属性或方法。通过定义相同的方法名,不同的类可以实现相似的行为,而无需关心类的内部实现。这种机制极大地提高了代码的抽象性和灵活性。 -
接口的例子:
-
__repr__
和__str__
就是 Python 中的接口。任何类都可以实现这些方法,从而为对象提供特定的字符串表示。这种接口机制允许不同的类在同样的上下文中表现出一致的行为。 -
类定义与初始化: 创建一个
Ratio
类,该类接收两个参数:分子和分母。为了确保类的实例可以被清晰地表示,我们需要实现__repr__
和__str__
方法。__repr__
方法用于生成面向 Python 解释器的表示,返回类名和构造表达式。__str__
方法则返回人类可读的分数形式。
class Ratio: def __init__(self, numerator, denominator): self.numerator = numerator self.denominator = denominator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f"Ratio({self.numerator}, {self.denominator})" def __str__(self): return f"{self.numerator}/{self.denominator}" r = Ratio(3, 4) print(repr(r)) # 输出:Ratio(3, 4) print(str(r)) # 输出:3/4
-
Ratio
类实现了__repr__
和__str__
接口,使得它的实例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字符串表示形式。
-
特殊方法名与 Python 内置行为
-
Python 的某些方法名具有特殊的含义,例如
__init__
、__repr__
和__str__
等,它们与 Python 的内置对象系统交互,自动触发某些行为。 -
__add__
方法:__add__
是一个特殊的两参数方法,用于在对象之间执行加法运算。如果想让Ratio
类的实例支持加法运算,需要实现__add__
方法。示例:
class Ratio: def __init__(self, numerator, denominator): self.numerator = numerator self.denominator = denominator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f"Ratio({self.numerator}, {self.denominator})" def __str__(self): return f"{self.numerator}/{self.denominator}" def __add__(self, other): # 计算新分子和分母 new_numerator = (self.numerator * other.denominator + self.denominator * other.numerator) new_denominator = self.denominator * other.denominator # 返回新创建的 Ratio 对象 return Ratio(new_numerator, new_denominator)
- 通过这个
__add__
方法,我们可以对Ratio
对象进行加法运算。
示例:
r1 = Ratio(1, 3) r2 = Ratio(1, 6) r3 = r1 + r2 print(r3) # 输出:9/18
- 通过这个
使用 __add__
和 __radd__
-
Python 还提供了
__radd__
方法,处理左右两侧对象的顺序问题。通常对于数值类型,加法是可交换的,因此__radd__
和__add__
是等价的,但在某些自定义对象中,顺序可能会影响结果。 -
__radd__
方法的实现:def __radd__(self, other): return self.__add__(other)
这样一来,无论是左边还是右边是
Ratio
对象,结果都能正确计算。
扩展:使用最大公约数 (GCD) 简化分数
-
如果我们想要将分数化简成最简形式,可以使用 最大公约数(GCD)来约分。可以实现一个辅助函数来计算 GCD,并在加法运算后化简结果。
GCD 函数的实现:
def gcd(a, b): while b: a, b = b, a % b return a
在
Ratio
类中使用 GCD:def __add__(self, other): new_numerator = (self.numerator * other.denominator + self.denominator * other.numerator) new_denominator = self.denominator * other.denominator # 使用 gcd 约分 common_divisor = gcd(new_numerator, new_denominator) return Ratio(new_numerator // common_divisor, new_denominator // common_divisor)
示例:
r1 = Ratio(1, 3) r2 = Ratio(1, 6) r3 = r1 + r2 print(r3) # 输出:1/2
在这个例子中,
1/3 + 1/6
结果会被简化为1/2
。
在 Ratio
类中支持不同类型的加法
类型检查与调度
- 问题: 当我们尝试将一个
Ratio
对象与整数或其他类型的对象相加时,需要根据另一个对象的类型决定如何处理。可以通过类型检查来实现这一点。 - 解决方案: 通过检查
other
的类型,我们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对象执行不同的加法逻辑。如果other
是整数,则将其视为分母为 1 的Ratio
进行相加。如果other
是浮点数,则需要进行类型转换并返回浮点值。
__add__
方法扩展
class Ratio:
def __init__(self, numerator, denominator):
self.numerator = numerator
self.denominator = denominator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f"Ratio({self.numerator}, {self.denominator})"
def __str__(self):
return f"{self.numerator}/{self.denominator}"
def __add__(self, other):
if isinstance(other, Ratio):
# 添加两个 Ratio 对象
new_numerator = (self.numerator * other.denominator +
self.denominator * other.numerator)
new_denominator = self.denominator * other.denominator
gcd_value = gcd(new_numerator, new_denominator)
return Ratio(new_numerator // gcd_value, new_denominator // gcd_value)
elif isinstance(other, int):
# 如果是整数,将其视为分母为 1 的 Ratio
new_numerator = self.numerator + other * self.denominator
gcd_value = gcd(new_numerator, self.denominator)
return Ratio(new_numerator // gcd_value, self.denominator // gcd_value)
elif isinstance(other, float):
# 如果是浮点数,将 Ratio 转换为浮点数并执行加法
return float(self) + other
def __radd__(self, other):
return self.__add__(other)
def __float__(self):
# 将 Ratio 转换为浮点数
return self.numerator / self.denominator
示例:
r1 = Ratio(1, 3)
r2 = Ratio(1, 6)
print(r1 + r2) # 输出:1/2,表示两个 Ratio 相加
print(r1 + 1) # 输出:4/3,表示 Ratio 与整数相加
print(r1 + 0.5) # 输出:0.8333...,表示 Ratio 与浮点数相加
print(1 + r1) # 输出:4/3,支持右侧的加法
- 逻辑:
- 首先检查
other
的类型:- 如果是
Ratio
对象,则按前面介绍的加法公式相加。 - 如果是整数,则将其视为分母为 1 的
Ratio
对象,并相加。 - 如果是浮点数,则将
Ratio
转换为浮点数后执行加法。
- 如果是
__radd__
处理右侧操作,即当Ratio
对象位于加号的右侧时,也能正常工作。__float__
方法将Ratio
对象转换为浮点数,方便与浮点数进行运算。
- 首先检查
类型检查和类型转换(Type Dispatching 和 Type Coercion)
- 类型检查(Type Dispatching):
- 通过检查输入对象的类型,根据类型执行不同的操作。例如,在加法中,根据对象是否为
int
、float
或Ratio
来决定不同的相加方式。
- 通过检查输入对象的类型,根据类型执行不同的操作。例如,在加法中,根据对象是否为
- 类型转换(Type Coercion):
- 当两种不同类型的对象需要一起操作时,将其中一个对象转换为另一种类型。例如,当
Ratio
对象与浮点数相加时,将Ratio
转换为浮点数。
- 当两种不同类型的对象需要一起操作时,将其中一个对象转换为另一种类型。例如,当
练习:实现 Kangaroo
类
我们需要实现一个 Kangaroo
类,用来模拟袋鼠的行为,尤其是袋鼠袋子的管理。袋鼠可以往袋子里放置物品,也可以查看袋子中的内容。
1. 构造函数:
要求:
Kangaroo
类的构造函数应初始化一个空列表pouch_contents
,用于存储袋子中的物品。
class Kangaroo:
def __init__(self):
# 初始化袋子的内容为空列表
self.pouch_contents = []
2. put_in_pouch
方法的逻辑
要求:
- 该方法的作用是将物品放入袋子中。在实现时,首先检查袋子中是否已经存在该物品。
- 如果物品已经存在,程序应打印提示信息,并且不再继续执行添加操作。
- 如果袋子中还没有该物品,则将它添加到
pouch_contents
列表中。
逻辑步骤:
- 遍历袋子内容:使用
for
循环遍历self.pouch_contents
来检查该物品是否已经在袋子里。 - 检查物品是否已存在:使用
==
操作符比较当前的袋子内容与要放入的物品。 - 添加物品:如果遍历结束时没有找到重复的物品,则将物品添加到袋子中。
def put_in_pouch(self, item):
# 遍历袋子内容,检查物品是否已存在
for existing_item in self.pouch_contents:
if existing_item == item:
# 如果物品已存在,打印提示并返回
print(f"{item} is already in the pouch.")
return
# 如果物品不在袋子中,则将其添加进去
self.pouch_contents.append(item)
3. __str__
方法的逻辑
要求:
- 该方法的作用是返回袋子中的物品列表的字符串表示。
- 如果袋子是空的,返回
"The kangaroo's pouch is empty."
。 - 如果袋子里有物品,输出所有物品的列表,物品之间以逗号分隔。
逻辑步骤:
- 检查袋子是否为空:如果
pouch_contents
的长度为 0,返回提示信息表示袋子为空。 - 打印袋子中的物品:使用
", ".join(self.pouch_contents)
将列表中的物品连接成一个字符串并返回。
def __str__(self):
if len(self.pouch_contents) == 0:
# 如果袋子是空的,返回提示信息
return "The kangaroo's pouch is empty."
else:
# 返回袋子中的物品,物品之间以逗号分隔
return "The kangaroo's pouch contains: " + ", ".join(self.pouch_contents)
4. 测试驱动程序
要求:
- 编写一个测试程序来测试
Kangaroo
类的基本功能。 - 测试袋子的初始化状态、添加物品、处理重复物品的情况以及正确显示袋子内容。
# 测试驱动程序
k = Kangaroo()
# 输出:袋子应该是空的
print(k) # 输出:The kangaroo's pouch is empty.
# 向袋子中添加一个物品
k.put_in_pouch("Ball")
print(k) # 输出:The kangaroo's pouch contains: Ball
# 再次添加一个不同的物品
k.put_in_pouch("Hammer")
print(k) # 输出:The kangaroo's pouch contains: Ball, Hammer
# 尝试重复添加相同的物品
k.put_in_pouch("Ball") # 输出:Ball is already in the pouch.
print(k) # 确认袋子中没有重复物品,输出:The kangaroo's pouch contains: Ball, Hammer
5. 注意点与测试
- 验证物品是否重复:在添加物品时,必须确保不会重复添加同样的物品。这通过在
put_in_pouch
方法中遍历袋子来实现。 - 测试覆盖范围:
- 测试袋子初始状态是否为空。
- 测试添加单个物品和多个不同物品。
- 测试重复添加物品时,确保不会重复添加并且程序能正确处理。
通过以上的代码,Kangaroo
类可以正常运行并通过基本的功能测试,确保 put_in_pouch
和 __str__
方法都实现了正确的逻辑。